集合的等价、基数
符号设定
对于以下的符号和术语,书本和笔记有差异,需要注意:
书本符号/术语 | 笔记符号/术语 |
---|---|
\(\mathbf{Q}\) | \(\mathbb{Q}\) |
\(\overline{\overline{A}}\) | $ | A | $ |
完全一一映射 | 双射 |
一一映射 | 单射 |
集合等价
定义:集合等价
若 \(A\) 和 \(B\) 集合间存在一个双射,那么就称 \(A\) 和 \(B\) 等价,记为 \(A\sim B\) .
这个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,根据抽象代数里面关系的性质很容易导出如下的结论:
定理:等价关系性质
- (自反性)对任何集合 \(A\) 有 \(A\sim A\) .
- (交换性)若集合 \(A\sim B\) ,则 \(B\sim A\) .
- (传递性)若 \(A\sim B\) 且 \(B\sim C\) ,那么 \(A\sim C\) .
对于两两不相交集合的并,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也是简单的,我们不加证明地给出如下的定理:
定理:不相交集合并的等价关系
设 \(\left\lbrace A_\lambda: \lambda\in \Lambda \right\rbrace\) 是一个两两不相交的集合族,\(\left\lbrace B_\lambda: \lambda\in \Lambda \right\rbrace\) 也是一个两两不相交的集合族,如果对于任意的 \(\lambda \in \Lambda\) 有 \(A_\lambda \sim B_\lambda\) ,则
$$ \bigcup\left\lbrace A_\lambda: \lambda\in \Lambda \right\rbrace \sim \bigcup \left\lbrace B_\lambda : \lambda\in \Lambda \right\rbrace$$
有限集、无限集、可数集
下面利用等价的语言来说明集合的有限、无限和可数:
- 如果存在正整数 \(n\) 使得集合 \(A \sim \left\lbrace 1,2,\cdots,n \right\rbrace\) ,就称 \(A\) 为有限集,反之为无限集;
- 特别地,如果 \(A\sim \mathbb{N}\) ,就称 \(A\) 为可数集.
定理:可数集相关的基本性质
- 任意无限集必含一个可数子集;
- 可数集的任意一个无限子集是可数集;
- 至多可数个可数集的并是可数集;
这里只强调一下最后一个命题,最后一个命题实质上教材上的方法就是对角线方法,只不过没有那么直观,实质上写为如下的数阵的形式:
数的方法就是走“之”字形,这也就是对角线方法,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 \(\mathbb{Q}\) 可数(虽然但是这个命题本身就要更强一些). \(\square\)
定理:无限集 + 可数集“个数”不变
设 \(A\) 为无限集,\(B\) 为至多可数集,则 \(A\sim A\cup B\) .
利用上述可数集的并的结论,考虑 \(A\) 的可数子集 \(A_1\) ,此时有
- \(A_1\sim A_1\cup B\) (集合对应等价)
- \((A-A_1)\cap A_1 = \varnothing\) ,\((A-A_1)\cap (A_1\cup B) = \varnothing\) . (两两不交)
那么有
从而命题成立. \(\square\)
注意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无限集没有限制可数和不可数,所以在后续也会经常应用到.
连续统势
不可数集与连续统势
既然有可数集,相应地有不可数集,我们来看 \([0,1]\) 区间:
若 \([0,1]\) 可数,则表示为如下的形式:
取闭区间 \(I_1\),使得 \(a_1 \not\in I_1\subset [0,1]\) ,那么可以取 \(I_2\subset I_1\) 使得 \(a_2\not \in I_2\) ,以此类推可得 \(a_n\not\in I_n\) ,并且要求 \(\left\lbrace I_n \right\rbrace\) 单调减(更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对半分).
根据闭区间套定理,我们可以得到 \(\xi\in \prod\limits_{i=1}^\infty I_i\) ,对于任意的 \(n\) 有 \(\xi \not \in I_n\) ,因此 \(\xi \neq a_n\) ,这和 \(\xi \in [0,1]\) 是矛盾的. \(\square\)
我们把和 \([0,1]\) 等价的集合成为有连续统势,如果 \(A\) 具有连续统势,记为 \(|A| = c\) .
现在我们考虑能否寻找到一个对应关系使得我们能研究它的结构.
\(n\) 元数列
对于每一个 \([0,1]\) 当中的数,我们总能将其写为一个无限小数:
如果本来为有限的小数,只需要在后续加无穷多个 \(0\) 即可.
那么此时我们就能写为:
我们就建立了一个一一对应关系,也就是
其中右侧的 \(a_k\in \left\lbrace 0,1,\cdots,9 \right\rbrace\) .
我们给出如下的定义:
定义:\(n\) 元数列
若数列 \(\left\lbrace a_k \right\rbrace_{k\geqslant 1}\) 的项仅仅由 \(0,1,\cdots,n-1\) 这 \(n\) 个数构成,则称该数列为一个 \(n\) 元数列.
- 如果仅有有限项不为 \(0\) ,那么称为有限 \(n\) 元数列.
- 反之,则为无限 \(n\) 元数列.
我们刚刚实质上已经说明了 \(10\) 元数列的全体与 \([0,1]\) 是等价的,也就是有连续统势. 那么对于 \(n (n\geqslant 2)\) 元是不是也一致?
事实上考虑下面的式子即可:
严格证明参照书本,基本就是有限项夹逼,从第一位开始得到:
取极限即可.
提示:更为直观的理解方式
一个最直观的理解方式,就是直接看作 \(n\) 进制下实数的小数表示. \(n=10\) 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十进制.
首先根据无限集并可数集的“个数”不变,可以知道 \([0,1]\sim (0,1)\) .
同时,在合适的双射下,我们能发现 \(\mathbb{R}\sim (0,1)\) ,例如双射 \(f(x) = \dfrac{1}{1+ \mathrm{e}^{-x}}\) . 因此 \(\mathbb{R}\) 也具有连续统势.
连续统势集合的直积
我们因而有推广的想法:\(\mathbb{R}^n\) 是否具有连续统势?我们可以借助先前的 \(n\) 元数列来印证这一点. 考虑到 \(\mathbb{R}^2 = \mathbb{R}\times \mathbb{R}\) ,不妨证明下面这个更强的命题:
定理:可数个连续统势的直积仍有连续统势
至多可数个有连续统势的集合的直积具有连续统势.
为简单起见,考虑二元数列,我们设 \(X_n\) 为二元数列的全体,其直积可以写为
那么对于 \(x\in X\) ,可以写为
其中 \(x_i\) 为一个二元数列,设为
因此我们考虑将其映射为一个新的二元数列,此时我们仍然套用对角线方法:
利用对角线方法走“之”字形可以得到
首先,\(f\) 显然为单射,而对于已经确定的一个二元数列,我们将其沿之字形排好,同样能得到一个对应的 \(x\) ,从而 \(f\) 为双射. \(\square\)
根据这个命题,可以判断:
- \(\mathbb{R}^n\) 都是具有连续统势的.
- 实数列的全体是由可数个 \(\mathbb{R}\) 直积得到的,因此实数列全体也是具有连续统势的.
解题提示
这个命题提供了一个构造映射的方法,这也是 第一章习题 T22 (ii) 的灵感来源.
基数的比较
集合基数的夹逼
定理:集合等价的夹逼
设 \(A_0,A_1,A_2\) 是三个集合,满足
$$ A_2 \subset A_1 \subset A_0 $$
若 \(A_0 \sim A_2\) ,则 \(A_0\sim A_1\).
详细证明参考教材. (注意其中构造集合列的方法) \(\square\)
集合基数的偏序关系与 Bernstein 定理
下面引入集合基数的比较符号 \(\leqslant\) ,一般而言,如果 \(|A|\leqslant|B|\) ,就说明 \(A\) 与 \(B\) 的一个子集等价. 那么此时集合基数之间的比较具有什么性质就需要我们进行思考:
定理:集合基数比较为偏序关系
集合基数的比较 \(\leqslant\) 为偏序关系,也就是说满足如下性质:
- \(\forall A, |A|\leqslant |A|\) .
- \(|A|\leqslant |B|\) 且 \(|B| \leqslant |C|\) ,则 \(|A|\leqslant |C|\) .
- 若 \(|A|\leqslant |B|\) 且 \(|B|\leqslant |A|\) ,则 \(|A|=|B|\) . (Bernstein 定理)
其中最后一个定理最为重要,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证明集合基数相等. (类似于 \(A \subset B\) 和 \(B \subset A\) 能证明 \(A=B\)).
证明:
(1)
由于 \(A \sim A\) 显然,从而 \(|A|\leqslant |A|\) .
(2)
设 \(A\sim B_1\) ,其中 \(B_1 \subset B\) ,\(B\sim C_1\) ,\(C_1\subset C\) ,那么考虑集合对映射的限制即可得到 \(A\sim C_2\) ,\(C_2 \subset C_1 \subset C\) .
(3) Bernstein 定理
由于 \(|A|\leqslant |B|\) ,有
由于 \(|B|\leqslant |A|\) 有
那么此时由于 \(B_1 \subset B\) 有
故 \(A\sim A_2\) ,由于 \(A_2 \subset A_1 \subset A\) ,此时 \(A\sim A_1 \sim B\) . 故 \(|A| = |B|\) . \(\square\)
对于 \(\leqslant\) ,如果已经确定 \(A\) 和 \(B\) 不等价且 \(|A|\leqslant |B|\) ,那么就记为 \(|A|<|B|\) .
对于集合 \(A\) ,如果 \(|A| = n\) ,那么建立在 \(A\) 上的集族 \(\mathcal{A}\) 满足 \(|\mathcal{A}| = 2^n\) ,对于基数 \(\mu\),相应集族的基数同样记为 \(2^ \mu\) ,我们下面需要考虑的是:是否恒有 \(\mu< 2^\mu\) ?
定理:不存在基数最大的集
首先对于 \(\mathcal{A}\) ,考虑子集 \(\left\lbrace \left\lbrace x \right\rbrace : x\in A\right\rbrace\) 即可证明 \(A\) 与 \(\mathcal{A}\) 的子集等价,从而 \(|A|\leqslant \mathcal{A}\) . 下面证明两者不等价.
反证法:假设等价,则存在 \(f: A \to \mathcal{A}\) 为双射,那么此时 \(x\in A\) 时, \(f(x)\subset A\) .
令
它的存在性是怎么保证的?
事实上,这个集合的存在性是由公理集合论保证的.
由于 \(A^* \subset A\) ,那么由于 \(f\) 为双摄,存在 \(x^*\) 使得 \(f(x^*) = A^*\) ,现在进行讨论:
- 若 \(x^*\in A^*\) ,那么 \(x^* \not \in f(x^*) = A^*\) ,矛盾;
- 若 \(x^*\not \in A^*\) ,那么 \(x^* \in f(x^*) = A^*\) ,也矛盾;
因此这就说明 \(A\) 和 \(\mathcal{A}\) 不可能等价,从而证毕. \(\square\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