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F 集合论 IV —— 基数、幂集公理
这一章相对比较熟悉,因为我们已经在拓扑学或者实变函数中建立起了有关基数的直觉.
基数
集合大小
定义:集合大小比较
- \(A \precsim B\) 当且仅当存在 \(A\) 到 \(B\) 的单射(嵌入);
- \(A \approx B\) 当且仅当存在 \(A\) 到 \(B\) 的双射;
- \(A \prec B\) 当且仅当 \(A \precsim B\) 且 \(B\not\precsim A\).
这里用的符号 \(\precsim\) 和序数当中的 \(\leqslant\) 是不一样的,Kunen 可能也是为了区分这两个运算才用不同的符号.
其实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:是否所有的集合都能进行基数的比较? 这个问题和选择公理有关. 在后续将进行讨论.
定理:Schröder-Bernstein 定理
在实变函数中已经接触,不重复证明.
基数
定义:\(|A|\)
如果 \(A\) 是可良序化的,那么 \(|A|\) 是使得 \(\alpha\approx A\) 的最小的序数 \(\alpha\).
如果承认选择公理,那么“可良序化”这个部分实际上就是多余的. 反过来说,如果使用 \(|A|\) ,那么就已经蕴涵了 \(A\) 可良序化.
定义:基数
序数 \(\alpha\) 为基数当且仅当 \(\alpha = |\alpha|\).
定理
如果 \(|\alpha| \leqslant \beta \leqslant \alpha\) ,那么 \(|\beta| =|\alpha|\).
定理
如果 \(n\in \omega\) ,那么:
- \(n\not\approx n+1\).
- \(\forall \alpha(\alpha\approx n\to \alpha = n)\).
定理
\(\omega\) 为基数,且每个 \(n\in \omega\) 均为基数.
有限、可数、不可数
定义:有限、可数、不可数
- \(A\) 是有限集当且仅当 \(|A|<\omega\).
- \(A\) 是至多可数集当且仅当 \(|A|\leqslant \omega\).
- 无限即有限的否定,不可数即至多可数的否定.
但是现在没有幂集公理,实际上我们没办法构造出一个不可数的集合.
基数运算
加法和乘法
定义:基数加法和乘法
- \(\kappa\oplus \lambda = |\kappa\times \left\lbrace 0 \right\rbrace\cup \lambda\times \left\lbrace 1 \right\rbrace|\).
- \(\kappa\otimes \lambda = |\kappa\times \lambda|.\)
从直觉上来说,在有限的基数情形下,基数的加法应该和序数的加法是一致的,即有限情形下基数加法和乘法与序数加法乘法等价,因此我们有如下的定理:
定理
对于 \(n,m\in \omega\) ,\(n\oplus m = n+m < \omega\) ,且 \(n\otimes m = n\cdot m< \omega\) .
此外,我们在实变函数中已经学到 \(\omega\) (或者说 \(a\) 或 \(\aleph_0\) )是基数,但是 \(\omega+1\) 不是基数(或者说和 \(\omega\) 在基数上是相等的),这也帮助我们理解如下的命题:
定理
任何一个无穷基数都是一个极限序数.
利用反证法,若不然,则 \(\kappa\) 是后继序数,于是存在序数 \(\alpha\) ,使得 \(\kappa = \alpha+1\) ,因此
矛盾!\(\square\)
定理:无穷基数乘法
如果 \(\kappa\) 是一个无穷基数,\(\kappa\otimes \kappa = \kappa\) . (即\(|\kappa\times \kappa| = \kappa\).)
这个和实变当中“两个可数集合的直积也是可数的”是类似的, 只不过这里推广到了所有的无穷基数当中.
证明:利用 Bernstein 定理,其中 \(\kappa \leqslant |\kappa\times \kappa|\) 显然,另一侧的对应相对更困难,考虑超限归纳法,假设对比 \(\kappa\) 小的所有基数都满足该条件,即 \(\alpha< \kappa\) 均满足 \(\alpha\otimes \alpha = \alpha\) . 考虑在 \(\kappa\times \kappa\) 上定义一个良序 \(\lhd\) ,其中 \(\left\langle \alpha,\beta \right\rangle \lhd \left\langle \gamma,\delta \right\rangle\) 当且仅当:
这个序关系用人话来说就是先比较最大元,如果最大元相等就按位置依次比较,用图来表示就很明了:
\(\kappa\times \kappa\) 的序型 \(\leqslant \kappa\) 是由于对于任意的 \((\alpha,\beta)\in \kappa\times \kappa\) ,不难看到 \(\left\langle \alpha,\beta \right\rangle\) 在正规良序的前趋至多是
个,此时记为 \(|\gamma\times \gamma|\) ,且 \(\gamma< \kappa\) ,那么根据归纳假设知成立. \(\square\)
都是同构,为什么序数和基数运算不同?
这里我们回头看看序数和基数的运算区别,我们知道,序数加法和乘法都没有交换性,但是基数却有,这里面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同构的区别.
我们在解释 \(1+\omega\) 和 \(\omega+1\) 之间的区别的时候强调了同构的关系,我们再次搬出这两个图来理解:
以及
在基数的意义下,\(|\omega|=|\omega+1|=|1+\omega|\) ,这也是同构,那么它们的核心区别是什么?实际上核心是序关系的保留,也就是序数中的同构是保序同构.
在序数的加法当中,\(1+\omega\) 是先数 \(1\) 再数 \(\omega\) ,那么此时我当然可以每次映射往后移动一位;而 \(\omega+1\) 是先数 \(\omega\) 再数 \(1\) ,我们不能将最后一个 \(1\) 映射到前面的任何位置当中去,因为这样会破坏序关系. 因此,\(1\) 必须单独列出来放在最后对应 \(\omega\),不然同构就不能实现了.
而基数的加法不同,此时的同构无需保留序关系,因此只要有一一对应即可. \(\omega\) 和 \(\omega+1\) 的一一对应是相当好找的,让 \(\omega+1\) 中多出来的那一个 \(\omega\) 对应到 \(0\) ,剩余的序数往后移动一位就行. 如下图:
我们看到它没有保序,这也和它们在序数的意义下不同构是一致的.
Remark.
序数的同构是保序同构,基数的同构只需一一对应. 这也是导致它们运算性质不同的最核心的区别.
基数运算的性质
定理
令 \(\kappa,\lambda\) 是无穷基数,那么
(1) \(\kappa\oplus \lambda = \kappa \otimes \lambda = \max (\kappa,\lambda)\).
(2) \(|\kappa^{< \omega}| = \kappa\) .
(1) 不妨设 \(\lambda = \max (\kappa,\lambda)\) ,那么有
从而结论成立.
(2)
幂集公理、选择公理的应用
公理 8:幂集公理:
即:任何集合的幂集都是集合. 其中的 \(y\) 即为 \(x\) 的幂集,记为 \(\mathscr{P}(x)\) .
Hartogs 数
定义:Hartogs 数
对任何集合 \(A\) ,令 \(h(A)\) 是不能与 \(A\) 的任何子集等势的最小序数,称 \(h(A)\) 是 \(A\) 的 Hartogs 数.
我们接下来需要证明它的存在性以及其为基数.
先证明基数,假设 \(h(A)\) 存在,即证任意小于 \(h(A)\) 的序数 \(\beta\) ,都有 \(\beta\not\approx h(A)\) . 若不然,则 \(\beta\approx h(A)\) ,而 \(\beta\) 与 \(A\) 的某个子集等势,从而 \(h(A)\) 也和某个子集等势,从而与 \(h(A)\) 的定义矛盾!
下面证明其存在性:(Kunen 10.16)
设 \(W \subseteq A\) ,\(W\) 可良序,设 \(R\) 为 \(W\) 的一个良序,则有唯一序数 \(\alpha\) 是良序集 \((W,R)\) 的序型,令
根据替换公理,可知 \(H\) 是集合,不难验证与 \(A\) 的子集等势的序数一定在 \(H\) 中.
设序数 \(\alpha\) 与 \(A\) 的某个子集等势,则存在单射 \(f: \alpha\to A\) ,记 \(W = \mathrm{ran} f \subseteq A\) ,令
则 \(R\in \mathscr{P}(A\times A)\) 是 \(W\) 的一个良序,而 \(\alpha\) 是 \((W,R)\) 的序型,因此 \(\alpha\in H\) . \(\square\)
在 Kunen 教材上,Hartogs 数的术语没有被引进,而是用符号来代表了:
定义:后继基数,极限基数
\(\alpha^+\) 是最小的 \(> \alpha\) 的基数. \(\kappa\) 为后继基数当且仅当存在 \(\alpha\) 使得 \(\kappa = \alpha^+\). \(\kappa\) 为极限基数,当且仅当 \(\kappa> \omega\) 且 \(\kappa\) 不为后继基数.
定义:\(\aleph\) 数
\(\aleph_a = \omega_a\) 通过如下对 \(\alpha\) 的超限递归的方式定义:
- \(\omega_0 = \omega\).
- \(\omega_{a+1} = (\omega_a)^+\).
- 对极限序数 \(\gamma\) ,\(\omega_\gamma = \sup\left\lbrace \omega_a: \alpha< \gamma \right\rbrace\) .
如果看过《从一到无穷大》这本书的话,对这样的表示实际上会感到比较亲切,此时的 \(\aleph\) 数实际上表示不同大小的“无穷”.
\(\omega_\alpha\) 的性质
(1) 每个 \(\omega_\alpha\) 都是一个基数;
(2) 每个无穷基数都存在一个 \(\alpha\) 使其与 \(\omega_\alpha\) 相等;
(3) \(\alpha< \beta \to \omega_\alpha < \omega_\beta\).
(4) \(\omega_\alpha\) 是一个极限基数当且仅当 \(\alpha\) 为极限序数. \(\omega_\alpha\) 是一个后继基数当且仅当 \(\alpha\) 是后继序数.
需要选择公理的性质
下列的性质依赖于选择公理.
性质:满射的基数关系
如果存在从 \(X\) 到 \(Y\) 的满射,那么 \(|Y| \leqslant |X|\).
构造从 \(Y\) 到 \(X\) 的单射 \(g\) ,从满射 \(f:X\to Y\) 来构造,取 \(g(y)\) 为 \(f^{-1}(\left\lbrace y \right\rbrace)\) 的最小元即可 (这个取最小元就依赖于良序定理). 此时 \(g\) 为单射,从而 \(Y \precsim X\) . \(\square\)
实变函数中 AC 的应用
定理
任何无穷集有可数子集.
在实变当中,证明过程就是不断取:
将 \(\left\lbrace a_k \right\rbrace_{k \geqslant 1}\) 组合为一个可数子集即可,但是实际上这里面就用到了选择公理.
定理
可数个可数集的并还是可数集.
\(\omega\times \omega\) 的问题
\(\omega\times \omega\) 是可数集这个命题证明不需要选择公理.
基数指数运算
基数指数
定义:基数指数
由于 \(A^B \subset \mathscr{P}(B\times A)\) ,所以 \(A^B\) 依据幂集公理可知存在.
这个表示主要用来表示从 \(B\) 到 \(A\) 的所有映射的集合(不需要满射或单射).
由于二者实际上表示的含义差不多,为了区分, Kunen 教材采用的方法是:用 \(\kappa^\lambda\) 表示基数,而 \(^\lambda \kappa\) 表示集合. 也就是如下的定义:
定义(AC)
\(\kappa^\lambda = |^\lambda \kappa|\).
基数指数的性质
定理:基数指数的运算性质
如果 \(\kappa,\lambda,\sigma\) 是任意基数,那么
$$ \kappa^{\lambda\oplus \sigma} = \kappa^\lambda\otimes \kappa^\sigma,(\kappa^\lambda)^\sigma = \kappa^{\lambda\otimes \sigma} $$
后一个即构造
之间的双射.
连续统假设与共尾
连续统假设
定义:连续统假设
连续统假设 (CH) 即语句:\(\omega_1 = 2^\omega\) ,广义连续统假设 (GCH) 为语句:\(\omega_{\alpha+1} = 2^{\omega_\alpha}\).
在广义的连续统假设下, \(\kappa^\lambda\) 是非常好计算的,但是我们需要先引入共尾性的概念.
共尾
定义:无界
设 \(A\) 是序数 \(\alpha\) 的子集,如果 \(A\) 满足:
$$ \forall \gamma < \alpha \exists \xi \in A (\gamma \leqslant \xi) $$
则称 \(A\) 是 \(\alpha\) 中是无界的.
定义:共尾
如果 \(f:\alpha\to \beta\) ,\(f\) 称为共尾映射 (confinal map) ,如果 \(\mathrm{ran}(f)\) 在 \(\beta\) 上无界.
定义:共尾性 (cofinality)
\(\beta\) 的共尾性 (\(\mathrm{cf}(\beta)\) ) 是存在 \(\alpha\) 到 \(\beta\) 的共尾映射的最小的 \(\alpha\).
这里实际上需要更多的一些表述来让我们理解,首先共尾的概念刻画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.
我们可以看一个共尾映射的例子,对 \(\aleph_0\) 到 \(\aleph_\omega\) 之间的映射,可以构造如下的共尾映射:
它在 \(\aleph_\omega\) 上是无界的,因此 \(f\) 是共尾映射. 但是,对于 \(\aleph_0\) 到 \(\aleph_1\) ,就不存在这样的共尾映射了,这个具体我们在后续说明.
对于 \(\omega\) 的子集,可以知道 \(\omega\) 的子集共尾性是 \(\aleph_0\) 当且仅当其为无限集,如果是有限集,那么它的共尾性实际上就是 \(1\) .
定义:正则序数,奇异序数
对任何序数 \(\alpha\),如果 \(\mathrm{cf}(\alpha) = \alpha\) ,就称 \(\alpha\) 是正则的,不是正则的序数称为奇异的.
共尾的部分命题
- \(A \subset \alpha\) 是无界的当且仅当 \(\alpha = \bigcup \left\lbrace \xi+1 \mid \xi \in A \right\rbrace\). 因此,对任意的序数,如果 \(f: \mathrm{cf}(\alpha)\to \alpha\) 是共尾映射,则 $$ \bigcup_{\xi< \mathrm{cf}(\alpha)}[f(\xi)+1]=\alpha. $$
- 对任意的 \(\alpha\) ,\(\mathrm{cf}(\alpha) \leqslant \alpha\) ;
- 任意后继序数 \(\alpha = \beta+1\) 的共尾是 \(1\) ;
- 对任意极限序数 \(\alpha>0\) ,\(\mathrm{cf}(\alpha) \geqslant \omega\).
(2) 这是显然的,因为恒等映射 \(f:\alpha\to \alpha\) 显然是一个共尾映射.
(3) 这个性质是由于我们直接将 \(1 = \left\lbrace 0 \right\rbrace\) 映射到 \(\beta+1 = \beta \cup \left\lbrace \beta \right\rbrace\) 的 \(\beta\) 即可. 如果是极限序数,就找不到最大的那一个了.
(4) 直接反证即可,若 \(\mathrm{cf}(\alpha)< \omega\) ,则存在一个有限集 \(\gamma\) 和共尾映射 \(g\) :
因此我们得到了一个长为 \(\gamma\) 的有限序列:
故可从中取得最大值,设为 \(M\) ,而 \(M < \alpha\) 是显然的,也就是说 \(M+1 \in \alpha\) ,这就不是无界的了,和 \(g\) 是共尾映射相矛盾. \(\square\)